雅歌

为创立中国民族美声艺术学派 雅歌讲座文字实录 雅歌的基本宗旨 雅歌English


从我1988年出国求学开始,到步入职业的歌剧演唱生涯,至今已有23年了。在20多年的演唱生涯中,作为一个在西方演唱西方歌剧和歌曲的中国人,我几乎走遍了全世界。在这期间,我看到,西方的音乐,就比如声乐作品(暂且不提交响乐和其他器乐演奏种类),从莫扎特,贝多芬到舒曼、舒伯特、马勒,再到法国的弗雷、柏辽兹、德彪西,以及俄国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当然,还有那么多的意大利美声古典艺术歌曲和近代民歌,无需宣传和炒作,都能在世界范围内演奏和演唱,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而我们的音乐却只能供我们自己自娱自乐。为什么会这样?这是让我思考和疑惑最多的一个问题。

过去,我可能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国家封闭,缺少文化交流的渠道,可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在大规模的西方快餐文化、豪华汽车和奢侈品涌入中国大地每一个角落的同时,我也看到大量的、我们称之为古典音乐的西方演奏团体和个人相继进入到中国,包括歌剧,音乐剧,独奏、独唱会等等。最近我还亲眼目睹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高水平的室内乐演奏国际比赛,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进步,让我们不出国门就能亲临现场欣赏到过去只能在收音机或唱片里才能听到的美妙音乐。但是,作为一个歌者和音乐人,我总觉得这里还欠缺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一种与西方音乐艺术相当的,可以与之对话的,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人生命经验的,具有原创性和很高表现力的中国音乐、中国歌唱艺术。换句话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在至少相同的层次和高度,挖掘和寻找一种基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但又具有国际性语言的艺术实体和表达方式,它能够含蓄但真实地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高贵的文化品性,而不只是模仿他人或者重复连我们自己都不喜欢的缺乏生命力的老套。我们迫切地需要更深、更真实、更成熟,更自然、更贴近心灵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就像西方的艺术歌曲那样,是诗歌、人文和精神深处的理性探索,是一种既浪漫又严谨的表达,一种全人类共通的艺术语汇。

我经常问:(尤其是音乐)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西方的是"阳春白雪",而我们自己的就是"下里巴人"呢?我们真的很自卑吗?还是的确是别人的洋,我们的土?事实上,我们自古就有诗歌和雅乐,我们的唐诗、宋词既优雅又高贵,本身就极富音乐性,绝对不逊于西方的诗文。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我忘不了,在2005年我和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的一次偶遇中,他谈及中国歌剧事业的希望时所说的话:"中国歌剧的诞生之日,必须是中文与西方美声的完美联姻之时。"他一语道破天机,直击要害!说到了我的心坎儿上。他把我多年演唱实践中的体会和观察,用一句话如此精辟的概括了。是的,我们的母语——中文。

纵览现今世界上存在的几大国际公认的演唱流派,例如意大利的美声

(Belcanto),德国的艺术歌曲(Lieder),法国的歌唱诗(Chanson,也叫Mélodie), 还有俄国的浪漫曲(Romance)。它们之所以能够各成体系,同时又能跨越民族的边界而被全世界所接受,正是因为实现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与统一的美声技巧之完美结合。也就是说,从演唱技巧上讲,不论是以上提到的哪一种唱法,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风格,以及地域文化特征;最重要的,是它们固有的语感和严格、规范的语音规则(我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声乐的概念,而是语言的)。就是说,它们都是以一种统一的、世界通用的演唱技法去伺服于不同语言的个性和特征。至少就歌唱的音色和风格而言,语言是首要的依据。

我作为一个所谓科班出身的职业"美声"演唱者,和其他众多的中国歌唱家一样,能够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比赛中获奖,并在国际歌剧舞台上作为主角签约、演唱西方歌剧,这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声乐事业最显著的成就。但是我这里所关注的,是我们也应该有一种既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同时又能被西方自然地接受和认可的艺术表达形式,并在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的同时,输出我们民族自古就有的高雅情趣和人文情怀。就像我们能自然地哼唱舒伯特的《小夜曲》那样,为什么一个外国人就不能轻松地吟唱我们的古曲《阳关三叠》呢?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乘坐飞机周游世界,却不考虑飞机是谁发明的,飞机只是一个载体,而驾驶飞机的飞行员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正像我们都使用电灯,但是不再需要知道和关注爱迪生一样。重要的是,在黑夜里,我们拥有光明。

今天,这个具有人类共通价值的艺术载体,一种可以承载我们共通的理想和目标的歌唱艺术形式,就是我关注的核心和努力的目标,这个目标,在我的心里,就是"雅歌"的复兴!雅歌,是一种真正的、返璞归真的演唱形式,以科学、统一、规范的技术为其载体,结合中文(普通话)的语音规则与特性,以一种严谨、高格调的演唱形式,既高贵又通俗,既考究又自然地呈现出来。它能够超越东西方在审美上的偏见而被世人接受,同时又保持了我们民族的特征。也就是说,除了前面我提到的五大国际公认的声乐演唱类别之外,我们要打造和创立第六种,雅歌(YAGE)。这绝对不是一个妄想!以我对中国现代音乐史的了解,以我对世界音乐发展流变的观察,以我20多年的职业演唱经验中思考和探索,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有了达成这一目标的良好基础。现在需要的,是建立一个规范的、可操作的平台,集合一批秉有共同理想和愿望的合作者去探索,将理想付诸实践。

圣一大师说:"生熟巧妙,出神入化,中西合璧。"我理解,"中西合璧"才是最高的境界。而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有许多文人志士开始进行这种"中西合璧"的尝试,无论在音乐还是绘画领域,都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做出表率,如萧友梅、赵元任、青主、徐悲鸿等等。遗憾的是,这项伟大事业因为抗战和文革而屡次中断。今天,我们可以追随前贤,搜集和整理已有优秀作品,发掘其中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内涵,慢慢建立自己的创作团队,并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准的艺术歌曲和轻音乐,进行演出和推广,再录制成高质量的音像制品,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我们已经非常重视要吃有丰富营养配搭的食物和饮料,知道要品尝高级的红酒,购买豪华奢侈的服饰和家具,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除了拥有尽可能多的高档物质、吃好喝好,我们还要关照自己的耳朵呢。其实耳朵是我们身上最无助的受害者!很少人有意识地去为它选择营养,聆听细腻、美妙的音乐来滋润我们的心灵。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吵闹和喧哗中扯着嗓子交流和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文化活动。我们长期被灌入夸张、震耳欲聋的音响,直到精疲力尽。我还发现在话筒越响、声音越大的场合越是没有人听。那为什么要用扩音器呢?我们吃下的食物需要通过肠胃的消化才能补充给我们营养,而耳朵听到的声音却直接作用于我们的中枢神经!这就是为什么一句美言会让人一天都喜形于色,相反,一句中伤的恶语会让人顿时面白眼赤、肝火旺盛,好几天都耿耿于怀。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耳朵也需要美容,耳垢可以挖得出来,而听进去的噪音却留存在我们的身体里,累积暴躁和疾病。我这里说的听,是指培养一种高级的、纯听觉审美情趣的一项文化活动。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灵体验历程,它能够滋生我们天性中作为人固有的崇高感,并帮助我们去发现我们内心对于美的敏锐和追求,而不是单纯的娱乐行为。我们还记得有多久没有静静地闭上眼睛,专注聆听美妙的音乐了吗?我们还有聆听的习惯吗?

我相信,在当今这个极端商业化和唯物质消费的、纯娱乐为主的时代,只有音乐能把我们从这个躁动不安的环境中重新带回到我们内心的那片纯净的土地。当我目睹有那么多真真假假的所谓外国进口的奢侈品牌,像细菌一样在中国的每一个显眼的角落里繁盛、闪亮、蔓延,蚕食我们民族本来就脆弱、摇摆不定的价值观时,我真的感到痛心!作为艺术家,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时代创造出高级的精神食粮。我们尤其需要联合那些已经有实力的、与我们拥有共通理想和价值观的人士或财团,最好还有国家级的学术机构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来投资和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品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